查看原文
其他

刘强东,一箭双雕

南风窗记者何治民 南风窗 2019-05-06



京东小哥的薪酬调整,既直接降低固定成本,而且也将整个公司逼上抢夺第三方物流蛋糕的战场,而且背水一战。这是一箭双雕。



“取消快递员底薪,增加快递收件任务,揽件计入绩效,把公积金比例从12%下调至7%。”4月7日,一则京东快递小哥薪酬调整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。


继京东官方回应后,4月15日凌晨,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深夜发内部信称,京东物流连续12年亏损,去年亏损总额超28亿元。京东快递员的薪酬高于同行,一直是刘强东引以为傲的强项,如今却不惜亲手打破。


京东曾砸重金自建物流体系,实现在零售电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,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运营,到2018年试点开放个人业务,此次薪酬调整将快递员揽件计入绩效,意味着个人快递业务的全面开放,京东物流转向第三方物流的野心昭然若揭,这不可避免地要和菜鸟网络物流平台、“四通一达”、顺丰直面竞争。


京东有几分胜算?



  京东小哥比顺丰“贵” 


中国快递行业从1993年顺丰成立开端,已有22年历史。2010年至2016年,在电商的助力下,快递业发展迅速,“通达系”和顺丰纷纷在2016年底、2017年初上市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。


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,电商件为快递行业贡献了70%的业务量,如今互联网流量红利一去不复返,快递行业的发展也从高峰时期50%的增速下滑至20%。


快递行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如今用工成本不断攀升,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,各快递公司毛利率下滑,如申通快递毛利率,2016年到2018下降3.61个百分点;顺丰控股2018年毛利率也比2017年下降了2.15个百分点。


如何降本增效,是摆在快递公司面前的首要难题。为了甩开成本包袱,各路快递公司都有自己的招数,顺丰启用外包人员,“通达系”则选择加盟的方式,将快递业务链条的前端揽件和末端的配送的人力成本转移出去。


相比之下,京东的降本增效有点姗姗来迟。对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而言,履单成本一直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成本坎。


图源:@京东微博


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,拆解京东履单费用发现,京东实际物流相关费用约占履单成本的88.4%,其中仓储相关费用只占36.8%,而配送费占51.6%。事实上,随着京东物流服务标准从次日配送提速到当日或准时配送,人力成本也随之上升,特别是一线城市的一日三配,进一步增加末端配送成本。


配送成本最直接的反应是配送人员的薪酬。对比京东物流和顺丰快递2011年至2018年快递员的人均薪酬,京东快递人均薪酬从2011年的4万元/人,一路涨到约10万元/人,足足翻了2.5倍,而顺丰快递员的人均薪酬一直稳定在7万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京东快递小哥平均薪酬比顺丰快递小哥的薪酬要高出近30%。


京东到底有多少快递小哥?京东财报显示,截至2018年底,京东员工总数超17.8万,比2017年新增2万。2015-2017年,京东配送人员占员工总数维持在54%左右,如果假设2018年比例依旧为54%,可测算2018年底,京东配送人员为9.6万人。


如此一来,2018年京东仅快递员薪酬就需支出96亿元,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提到,快递员的底薪只占薪酬结构的10%,也就是说,此次取消底薪能为公司节省9.6亿元,如果算上公积金比例从12%下调到7%节省的资金,保守估计,此次京东物流调整快递员薪酬能节省10亿元开支。


当然,这10亿元开支的节省只是此次调整的直接受益,最重要的好处是,通过鼓励快递员揽件,增加外部订单,能进一步摊薄对内服务成本,同时提高京东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。


快递工作人员正在揽收快递。


  注定的第三方物流转型  


“如果这么亏下去,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。”刘强东这句话道出了京东物流发展困境和转型的必要性。


“外部单量太少,内部成本太高。”是刘强东总结的亏损原因,为了增加外部订单,京东曾在平台内做过相应尝试,2012年,京东物流开始向京东商城第三方平台开放,直到2017年,第三方平台的订单占京东物流订单的30%,京东物流单均配送成本从17元摊薄到10元。


从独立运营、到开放个人快递业务,再到取消快递员底薪,鼓励揽件,这一系列动作都在向外界宣告,京东物流要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(第三方物流)转型,究其原因,是京东内部战略调整和快递行业外部环境刺激,两者叠加的结果。


京东内部战略调整最早可以追溯至2013年。当年,京东去商城化更名为京东,同时确定了以平台、物流和金融三驾马车的业务战略,但三大战略内部关联性较高。具体来说,以京东商城为平台,用源源不断的交易和订单反哺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,用户活跃数成了三大业务发展的源头。


电商领域的发展,主要看两个指标,用户活跃数和GMV(平台总交易额)。截至2018年底,京东年度活跃用户降至3.05亿,年度GMV为1.67万亿元,增速放缓至29.5%。


而同期,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4.18亿,瑞银预测,两年后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将达到6.28亿,将把京东远远抛在身后。拼多多2018年度GMV为4716亿元,同比增长234%,预计2021年达到2.07亿元赶超京东。


纵观京东电商平台所处的环境,前有阿里巴巴、苏宁易购成熟型竞争对手,后来拼多多新型社交电商的追赶,还没来得及形成竞争壁垒的京东有些乏力。



京东物流面临的是另一番局面。经过2007年到2017年十年的投资期,京东物流已成为京东优质资产,官网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底,京东物流仓达550个,仓储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,名列行业前茅。独立运营后的京东物流,更是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,2018年2月,京东物流获得A轮25.5亿美元的融资,约160亿元人民币,融资后估值在134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850亿元),京东持股下降到81%。


但另一个现实是,京东物流独立以来尚未盈利,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按照刘强东内部信的数据,2018年京东物流亏损28亿元,且这是第12年亏损。为了让京东物流在未来的智慧物流领域获得更大话语权,目前,京东物流仍加大对物流的研发投入,财务数据显示,在京东运营成本的各项开支中,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占121亿元,同期上涨82.6%。


很显然,不断烧钱的京东物流正在进一步拖累原本增速放缓的京东商城业绩,于是,京东物流从京东剥离出来,走向第三方物流,以此提高对这1200万平仓储面积利用效率和激发10万快递大军的潜力是必然之举。


选择在此时转型物流企业,与其说是京东自身业务战略的调整,不如说是快递行业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时机。


凭借电商发展的红利,以电商件为主的“通达系”正在逐步稀释顺丰的市场份额,有数据显示,顺丰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20%已下滑到2018年的7.5%,同期,中通快递的市场份额从6%上升到16.6%。这两年,顺丰增速放缓,业内人士认为,顺丰已步入中年,或许是京东物流入局的时机。


我国快递市场的潜力和国家政策的引导,也被看作是京东物流入局的利好因素。根据货物的重量,物流市场可分为快递,零担货运和整车货运三个部分,快递处于物流市场金字塔顶尖,对应的是30kg以内的货物。


近年来,在资本和科技的助推下,物流市场两头分化,最终形成一个沙漏市场,而对比美国2017年物流市场收入结构,其快递市场的收入占比为21%,我国的快递市场收入占比仅为9%,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。


京东显然看到了机会。2018年京东物流发布了京东快递、京东供应链、京东冷链、京东快运、京东跨境、京东云仓6大物流产品,作为目前中国为数不多拥有中小件、大件、冷链、B2B、跨境和众包六大物流网络的快递企业,京东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



 大战快递公司在即?


按照国家邮政局的数据,2018年,快递行业集中度指数CR6已达到71.74%,即“四通一达”和顺丰的市场份额达71.74%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京东物流的入局,我国快递行业将形成菜鸟网络联盟体系的“四通一达”、顺丰、京东物流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

显然,与其他两派巨头相比,京东物流的差异化很明显。区别于“四通一达”的加盟模式,业内倾向于将顺丰和京东物流归为自营派,抛开二者业务模式的差别,二者在快递时效、物流服务体验等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京东物流推出的个人寄件业务,收费标准是首重11元,续重2元,比顺丰商务件首重贵2元,续重价格相同。业内认为,京东在试图介入顺丰主攻的商务件领域。但这能成功吗?


答案在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。京东物流采取“区域仓-前置仓-末端配送”的模式,主要依赖于仓库的分布和设计,将货物直接送到离客户最近的仓库,省去了中间分拣和运输的环节和时间,此模式更适合大中型商家。


而顺丰采用的是“末端-分拣中转-干线运输-分拣中转-末端配送”的模式,依赖各环节的无缝对接来提高运营效率,能满足中小型商家和个人快递件的需求。


两个业务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,京东的模式前端没有揽件,中间没有分拣环节。京东开放个人快递业务,外界担心,京东的分拣能力能否跟上个人快递业务的需求。


图源:@顺丰集团微博


2018年11月23日,中信证券的研报《京东物流对顺丰产生实质性竞争吗?》从二者的财务数据、业务布局、物流基础设备保有情况、研发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,最后给顺丰物流三颗星的评级,京东物流两颗星,并称“顺丰业务的核心时效产品,短期内无人能及,但二者未来的竞争更多的是在高端电商快递的竞争。


得电商物流者得快递天下。随着有电商物流基因的京东物流入局,是否会威胁依托电商件迅速成长起来的“四通一达”?2013年,阿里巴巴打造的线上物流网络平台—菜鸟网络成立,通过整合淘宝、天猫的电商流信息形成大数据,以此调配“四通一达”的快递资源,提高运营效率。本质上,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情,通过大数据的手段,构建分布式仓配体系,提高物流效率。


随着仓配一体化成为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,业内出现一种共识,未来电商物流的竞争格局是阿里菜鸟和京东两派。能否在此波电商物流竞争中胜出,取决于三方面能力,即大数据运营能力、仓储和配送能力。


从目前来看,两者最大的差异在配送领域。目前京东每天的业务量在500万件左右,只有中通等头部第三方快递公司业务量的一半,“四通一达”公司规模经济优势明显。其加盟的模式,将人力成本转移,整体成本更低。但因菜鸟网络上接入平台标准不一,体验和时效不及京东。


随着拼多多的崛起,2019年,阿里、京东、苏宁等零售电商纷纷布局下沉市场,与拼多多展开“村战”,或将带来新一轮电商快递需求,这是所有人的机会。


鹿死谁手,尚未可知。




作者 | 南风窗实习记者 何治民

编辑 | 谭保罗 tdb@nfcmag.com

排版 | 执信 实习生许悦娇

南风窗新媒体出品


(图片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



>>>>

欢这篇文章,请转发支持,或移步下方点赞。



热文推荐




快递到家,享受最佳阅读体验


点击发现更多好物


觉得文章好,点赞一个呗

文章已于修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